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穿针引线 ——周小燕男高音训练法探究(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共鸣,具有美化声音的功能 周先生主张演唱要用整体共鸣进行歌唱,同时也强调共鸣腔体的科学调整。口腔部分,周先生要求学生喉咙打开并且下放、咽

4.共鸣,具有美化声音的功能

周先生主张演唱要用整体共鸣进行歌唱,同时也强调共鸣腔体的科学调整。口腔部分,周先生要求学生喉咙打开并且下放、咽部往后、软腭向上,口腔形成外部小、里面大的“烧麦”形状,类似“口小里大”、横着的“u”型。一般情况下,高声区以头腔共鸣为主,口腔、胸腔共鸣为辅;中声区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胸腔共鸣为辅;低声区以胸腔共鸣为主,口腔、头腔为辅。

在共鸣的运用中,要充分掌握咽部对歌唱共鸣位置调整的作用。如图4所示,咽腔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个部分,它们分别具有把共鸣调节到头腔、口腔、胸腔的作用。在男高音的训练中,口腔舌面以上、喉腔中线以后那一部分的共鸣区(图4阴影部分)非常重要。笔者暂且把它称为男高音的核心共鸣区,在这个区域里的声音更易于传出去。哪怕在男高音的低声区也不能丢掉这一核心共鸣区,只不过是比例的问题。周先生常说的“低音高唱”指的就是唱低音时要有这个高位置共鸣。

在共鸣腔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依字行腔的重要性。要根据咬字吐字所需进行歌唱共鸣腔体的调整,要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声与咬字吐字之间的关系。共鸣腔体的运用还必须考虑到与歌唱要素的其他三方面(即呼吸、发声、语言)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共鸣的调整是综合的、灵活的、协调统一的。例如,在唱弱音时,要以头腔共鸣为主,同时还需要增加混声中假声的比例;气息要支持而不能松懈,且要流动、均匀、连贯,绝对不能僵硬;歌唱语言的母音要保持不变、松紧适度。又如唱渐强时,则要求气息要深、“支持”的力量由小到大;共鸣腔体要在吸气时打开,开始演唱时以头腔共鸣为主,慢慢增加口腔、胸腔共鸣的比例;同时,咬字吐字的部位从紧咬到慢慢松弛一些,咬字的腔体与共鸣腔体一起协调开大一些。

图4

当然,歌唱共鸣的运用还受到声乐作品的风格、歌者的自身条件、艺术处理的需要等方面的制约,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中低声区的训练是男高音训练的第一步,这一步训练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换声区、高声区的训练。在此阶段一定要把歌唱基本功训练好,即做到呼吸、发声、语言、共鸣四者密切配合。一般来说,音越高,呼吸支持越深、越有力,假声所占比例越多,头腔共鸣越多,咬字吐字越有力、咽部力量越大,母音腔体打得越开;音越低,则相反。当然,具体呼吸的深浅程度、真假声比例的多少、各共鸣腔体的运用、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等,都是因人而异的。歌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根据对作品的理解去调整、协调,找到最符合作品表达的方式。这就是周先生经常说的“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歌唱的方法”“一个学生一个方法”“教学有法且无定法”的真正含义。

“一个男高音怎样才算是打好了中低声区的基础呢?总地说来,就是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的各部分器官能协调地工作,做到呼气均匀,喉头位置基本稳定,发音体的状态积极而富于弹性,口咽管道能调节成获得优异共鸣效果的形态,胸部、肩部、颈部都没有肌肉逼紧的情况,声音流畅、圆润,力度适当,吐字器官(唇、舌、齿、牙、喉)能灵活自如地根据需要而操作。一句话,能在这声区内得到优美的男高音音质和音量,做到起音准确、自如地吐字和传情。”⑤

在歌唱四要素的运用过程中,每一个要素的不同方面及每个要素之间配合都有个“度”的问题,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就是歌唱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步:“穿针引线”——换声区的训练,小字二组的f至小字二组的g

“男高音,高音难。”换声区的训练是男高音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男高音歌唱技巧的核心,唱好了换声区也就能解决高声区。周小燕先生解决男高音换声区问题的方法就是她的“穿针引线”理论,那么“穿针引线”到底是什么?

要理解“穿针引线”理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的声学原理。音高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音越高;振动越慢,音越低。音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音柱是指声音的粗细(用耳朵鉴别),这是听觉的形象。音柱与音高的关系,如图5所示,音柱随着音区的变化而变化,音越高,音柱越细。音柱中小字二组的升f为男高音的换声点,为了使小字二组的升f的共鸣位置顺利调整到头腔共鸣,它前面的几个音(小字二组的d至f)就要提前做好准备,逐步把音柱调整到比原来的细,使得声音集中,形成一个像大桥的“引桥”样子,“引桥”的终点就是换声点。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1004/583.html



上一篇:DBAE教学观在高校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下一篇:普通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