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焚膏继晷业精于勤评翟瑞青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他认为虽然从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学校和一些教育理论,但并没有对儿童教育和儿童

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他认为虽然从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学校和一些教育理论,但并没有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有特别的关注,“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产生于16世纪。在此之前,儿童曾经与成年人在同一观念世界中。在社会开始把儿童作为不同于成人的特殊群体看待后,社会在抚养、教育等方面才逐渐对儿童加以特别的重视,各种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研究也才随之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显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就有许多著名作家和学者,如鲁迅、冰心、老舍、叶圣陶、丰子恺等极为关注儿童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关注童年、关注作家的童年经验与其创作之间的关联性的研究,则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80年代后期就投身现代文学研究的翟瑞青教授,很早就开始关注文学创作与作家自身教育、作家的心理和童年经历之间的关系,她的第一部专著《现代作家和教育》虽然主要是有关现代作家教育思想的研究,但在其中的部分章节,如关于巴金、丰子恺的研究中,就已经开始涉及儿童教育研究和作家的童年经验,虽只是主线外的一枝细桠,却开启了她长期关注儿童、童年研究的思路。她的第二部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就着重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主题、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聚焦于文学中的儿童教育问题,并在关注作家对母爱主题的表达中开始梳理作家的童年经验。于是,她的新著《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就是她学术研究水到渠成的结果。

《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是翟瑞青教授的第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30余万字的体量显示着其研究的厚重。与其前两部专著着重于文学与教育的关系不同,这部专著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现代文学研究,不止进行了广泛的作家个案分析,而且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现代作家童年经验艺术世界的意义生成,这是翟著较之之前少量从童年经验入手研究现代作家的学术论文更具突破性的地方。翟瑞青教授指出:“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时期,中西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以及西方现代教育和文学观念,使现代作家的心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由封闭保守向开放和现代发生转化。”于是,在现代文学中,艺术表现的重点之一就在于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理空间。正是由于创作主体思维的转型,“那些熔铸了作家深层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的童年经验才会在现实情景的激发之下借助现代艺术形式显现出来。”对于中国现代作家童年经验艺术世界意义生成的原因,翟瑞青教授从自我生命还原、文化精神还原、儿童观的确立、限制叙事视角的出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切中肯綮的论述。作者还引入了心理学家皮亚杰、克雷奇,哲学家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剖析了这种意义生成的心理学依据,进而指出:童年是作家接受信息的主体图式和先在意向结构,是作家观察世界、感受生活、进而进行文学创作的发生学意义上的起点,对作家的感知方式、情感态度、想象能力、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等都有很大的制约,可以说就是作家写作的心理定势,尤其是童年的缺失性经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巨大。因为儿童正常的心理建构在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如匮乏、创伤等后,其原来固有的内部认知结构会受到冲击,从而形成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心理认知方式,其心理感受的内容也会以潜意识的方式积蓄起来,并在成年后的行为和思想中反映出来。因此,虽然现代作家生活在几近相同的社会大背景下,却由于各自不同的童年生活经验的介入,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在“构成现代作家经验世界的空间环境和公共资源”一章中,作者从影响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形成的外部因素,如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家庭氛围、时代背景等方面论述了现代作家童年经验的形成。地理环境通常是伴随着作家的思想情感而呈现在作家的作品中,同时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心态,而与地理环境相关联的地域文化更是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赋予他们各自的创作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因为人是文化的存在。现代文学史上,无论是湘西巫术文化之于沈从文、东北黑土文化之于萧军与端木蕻良、京旗文化之于老舍和萧乾、湖湘文化之于丁玲,还是苏北文化之于汪曾祺、江浙文化之于鲁迅、周作人、叶圣陶等,都构成他们强大的文化记忆和创作土壤,并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创作。而家庭氛围,则是作家个体心理建构的始源想象。因为家庭是作家成长的主要空间,童年的生活经验、审美体验、思维模式等都是在这个空间中形成,它是作家主体活动心理构成的重要部分,因此作家的家庭环境是探讨其创作背景、文化身份、文学发生动力和机制的重要方面。由于现代作家大多出身各地的名门望族,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在社会发生急剧动荡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的家庭所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变化构成作家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时代背景也就成为作家群体建构的历史记忆。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320/759.html



上一篇:做一个有教育常识的音乐教师读教育常识一书有
下一篇:从学生出发构建幸福课堂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