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爱国语爱真理爱人性论黎锦晖爱的教育的三个层(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⑤黎锦晖:《我和明月社》.《湘潭文史 第11 辑 黎锦晖》.政协湖南省湘潭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湘潭黎锦晖艺术馆编.第22 页.(以下均简称为《湘潭

⑤黎锦晖:《我和明月社》.《湘潭文史 第11 辑 黎锦晖》.政协湖南省湘潭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湘潭黎锦晖艺术馆编.第22 页.(以下均简称为《湘潭文史》)。

有学者撰文指出“黎锦晖不善于用直笔解剖人生,揭示社会的黑暗”且“缺乏战斗性”,对此,笔者认为仍需商榷。从作品整体上看,除了由史诗改编的《长恨歌》外,“斗争性”在其余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且包含对社会和人性“黑暗面”的描绘。如《小利达之死》就一改往常“合家欢”式的大团圆结局,出现了“死亡”与“背叛”等较为阴郁的剧情;又如《最后的胜利》《神仙妹妹》,虽有童话气息,但已无万能的神祇,需要靠集体的力量,经过艰苦的“斗争”才有望改造残酷的现实。

可以说“表演人的生活真实”是黎锦晖这一时期最为核心的创作意图——“不但丰富了戏剧内容,还可提高艺术质量”。我们不禁要问,表演生活真实与提高艺术质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已然表明艺术与生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人有生活,表现生活实质上是在反映“人性”。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应敢于直面生活,在残酷且黑暗的现实中发掘人性的高贵,给予人追求幸福、改造现实的勇气。正是在这种从生活中来到人性中去的不断“反思”过程,让艺术本身得以升华。因此,黎锦晖展示的是:人性的自我完善与超越。通过对光辉人性的呼唤与塑造,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爱”,并借助艺术作品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四、结语

“爱”,是贯穿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主线,实现“爱的教育”是其核心目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思考的深入,“爱”借由艺术作品展现了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由隐到显、由浅入深、由静到动的反思与升华。从“爱祖国(国语)——隐而不现”“爱真理——被动接受”到“爱人性——主动争取”的演变,反映出黎锦晖爱国主义、启蒙主义、崇尚美育的思想基调,反映了对艺术、教育、国家、生活、真理、人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多维思考,这无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借鉴。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下,未能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文艺宣传活动中,肩负起一位有重要影响的音乐家应尽的社会责任”致使个人名誉及艺术功绩均未得到历史的公正对待,此番境遇亦令后人警醒。

[1]阮丹丹.五四儿童文学中的精英启蒙与大众实践——以周作人和黎锦晖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32-36.

[2]袁红涛.“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67-71.

[3]明言.唯美主义、启蒙主义、平民主义的融会贯通——为纪念黎锦晖先生诞辰110 周年而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02):70-77.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708/911.html



上一篇: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古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