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手父母入门书单:比教育理论更宝贵的,是理(2)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和外祖母以及2个孩子的曾祖母。使得她不仅仅作为研究者,更能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她非常理解

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祖母和外祖母以及2个孩子的曾祖母。使得她不仅仅作为研究者,更能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她非常理解父母也是普通人,即便专业如她,也无法将自己的理论做到100%。她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也有失控气得自己的小女儿拿着她的书写“骗子,骗子”的尴尬时刻,但她同样也向我们展示应该如何反思和怎样弥补。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而在于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们可以不完美,但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

《园丁与木匠》

出版社:湛庐文化

豆瓣评分:8.2

推荐指数:☆☆☆☆

这是一本和前两本代表的主流教养方式“唱反调”的书,它的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在书中直言:“‘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人类漫长童年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无序、混乱,没有固定模式可循,才能为未来的创造和保留了各种可能。

之所以推荐这本,恰恰是因为它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想对一件事情了解的更透彻,那就一定要多听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本书的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被誉为“最懂孩子学习的顶级心理学家”,但她在这本书中提倡的恰恰是一种没有操作标准的教育方式。如果有,那就是:一个很无聊的育儿建议——“关注你的孩子,并爱他们。”

在作者看来,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遵循各种“养育指南”,把孩子培养成符合各项标准的“成功者”——这是工业社会的木匠做法。

父母们最应该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这个环境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可供他们无限发展。”

因为“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这才是培养百花齐放的园丁应该做的事情。

可能有点理想化,但确实是最好的提醒——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也没有所谓的完美教育。尤其不要盲目地遵从“教育理论”,让各种教养模式剥夺了你为人父母与生俱来的能力。

当我们发现,无论是“正面管教”还是“虎妈教育”对于自己的孩子就是不管用时,我们将能更客观的理解教育的特殊性——而不是觉得自己不称职,对孩子失望,或者觉得“畅销书”是商业骗局。

其实,无论是自诩为“站在哲学+祖母角度”的艾莉森·高普尼克,还是深刻了解父母的简·尼尔森,教育家能提供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只有为人父母面对真实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窗边的小豆豆》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豆瓣评分:9.1

推荐指数:☆☆☆☆☆

这本书就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好诠释了。很多喜欢这本书的人,大概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小孩”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最为向往的童年天堂。

主人公小豆豆,在公立小学让老师头疼不已,她好动、接话、上课跑神,总之……放在主流评价体系中,这个孩子“不够优秀”。

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神奇的巴学园——这大概就是现实中最接近艾莉森·高普尼克教授所提倡的,蒲公英和兰花都能肆意生长的理想花园。

不被主流教育认可的小豆豆,却得到了巴学园校长极高的赞誉——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能滔滔不绝地讲4个小时!小豆豆惊人的语言天赋,生动的表达能力,强烈的好奇心,都在巴学园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和培养。

而现实给出了最好的证明,巴学园这批“奇葩”却幸运的孩子,都在日后的成长中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实力,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成就了各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多年前初读,只觉得这本书很美好很理想。现在则越来越认识到,“巴学园”虽然不是主流,但各式各样的“巴学园”一定会成为趋势。

这本书时刻提醒我,如果我们的孩子有点与众不同,试着换个角度欣赏他/她,陪伴他/她,让他/她为成为他/她自己而感到骄傲吧。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0628/333.html



上一篇: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与融合
下一篇:文化技能双加强,探索综合高中新模式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