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生命中最经典的10本书(2)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由此,“教育学循环”成为我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遵循的公式。于此,我开启了女儿从6岁到12岁的阅读和写作。苏氏说小学初段、中段、高段是各有规律的

由此,“教育学循环”成为我教育自己孩子和学生遵循的公式。于此,我开启了女儿从6岁到12岁的阅读和写作。苏氏说小学初段、中段、高段是各有规律的,要让孩子在不同阶段实现阅读自动化和写作自动化。于是,一二年级我和孩子开启了近千本的绘本和桥梁书阅读,三四年级自由阅读,五六年级高段经典书籍阅读。有这些名著的奠基,女儿的眼睛可以更清亮,心灵可以更高远。

在我眼中,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深谙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人,一个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人,一个有着爱心、耐心、恒心,对人怀有终极信任心的人,一个品尝到了幸福完整滋味的人。读他的书是容易的,但真正理解践行他的教育理念却需要一辈子。

《病隙碎笔》从日常走到信仰

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你会哭,为那样破败的身体;你会笑,为那破败身体里的高贵灵魂。这是超越了有限的肉体而让灵魂无限飞翔的人,这是绽露自己真实思想轨迹和心魂完整的人。

21岁的史铁生突然就没了双腿,30岁时患上尿毒症,他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上帝为了锤炼一个生命,设了怎样残酷的布局,但史铁生说正是因为这样,他认识了“神”实际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那就是“精神”。看到这,眼泪簌簌而下。心里既不敢同情,有什么资格同情,也不敢羡慕,但充满了敬畏。敬畏他,敬畏生命,敬畏人类。

他扶轮问路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用心行走、用爱呼吸就已无憾。他告诉我们“要站到死中去看生”。在这孤天寞地中,他一步步从外走到了内,从飘忽走向了深邃,从漫无边际走向了人的精神核心,思考生与死,健康与疾病,形而下到形而上,在病中仰望神圣,从日常走到了信仰,一如他写的《命若琴弦》。

史铁生活得比我们健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肉体,而是精神;不是皮囊,而是思想。史铁生这支思想的苇草用他残疾的身躯向我们彰显了人的高贵与丰满、庄严与肃穆。他是我见过的最温暖的中国作家,一如他坐在轮椅上温暖的笑容。

《生命之书》沉下来,静下来

克里希那穆提,似带着一种天然的智慧与觉解,平和而深远,静穆又温柔。《生命之书》如一眼清泉,洗去人心里身上的疲惫和尘埃,胡因梦的翻译更是让人舒适舒服。

《生命之书》是克氏365天的静心冥想,这位来自印度的觉者对我所有的观念几乎都是一种颠覆。他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看、听、冥想和观察。例如他说:“当你看着一朵小花时,你不能替她定名,不能将她归类,也不能说她属于哪一个物种。如果你一直忙着做这些事,就看不见这朵花了。”在颠覆中你并没有感觉被冒犯,而是欣赏一种全然不同的清新思想,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和价值观。

清明、安静、敏感、创造、美、爱、自由、自我、信仰和生命是他书里的关键词。每当心里有一点乱,就会站在书架前,取下他的书,一一排放,看着他的脸和他的书名,如同聆听到高远处的梵音,沉下来,静下来……

为什么喜欢他的书?可能因为他能将人往反方向拉,将我们从这个滚滚红尘拉向内里,克氏的魅力就在于此,向内生活,让每个人走向我们内心的圣殿。

《静悄悄的革命》三个教育关键词

《静悄悄的革命》对我教育之路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佐藤学教会我三个教育的关键词:学习与对话、倾听、润泽的教室。

“学习和对话”是这本书的第一个关键词。学习是一种三重的对话,与书本的对话,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教师设计好这三重对话,就会引发一场教学革命。

“倾听”是第二个关键词。在中国的课堂,倾听是稀缺的,因为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为什么学生缺乏倾听的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教师。”教师为什么不愿倾听学生呢?因为教师总想着下一步要做什么。“总想下一步”的根本之处是想控制学生,恐惧一旦失控了,怕自己应对不了。表面上看来,倾听的问题是教师害怕教室出现沉默,深层原因是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程度问题,本质上是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

“润泽的教室”是第三个关键词。佐藤学说,“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学生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每个教师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的教室是润泽的吗?是安全的吗?是学生耸耸肩不会也没关系的吗?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1011/599.html



上一篇:小学教师实习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2020年首师大教师教育考博参考书真题及导师热点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