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一生专注于少先队研究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1984年进社科院工作到2014年段镇老师逝世,我和段老师相识30年。30年间,亲眼见到无数儿童受惠于段镇少先队教育理论和实践成长为青年才俊,众多受他指点的少先队辅导员成为业务

从1984年进社科院工作到2014年段镇老师逝世,我和段老师相识30年。30年间,亲眼见到无数儿童受惠于段镇少先队教育理论和实践成长为青年才俊,众多受他指点的少先队辅导员成为业务骨干并相继走上教育管理岗位。令人困惑的是,段镇复出时已50周岁,按理正是常人开始走下坡路的年纪,而他却成果累累,30多年里编撰出版学术专著8本,领衔合作编撰学术专著十余本,撰写论文数十篇。原因何在? 晚清《蕙风词话》中有一段话:“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意即人过中年,纵然年轻时天分过人、才气纵横,若学力不进,也将日渐衰退。段老师虽有家学渊源,却因家道中落无力供读,仅断断续续读到高中。蒙冤20年间,段老师做过农民,当过工人,历尽坎坷,却不改初衷,对少先队事业一往情深。有感于自己未接受系统教育,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段镇利用劳作间隙潜心研习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教育专著,精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下放劳动思想改造期间,他不能和旁人交流学习心得,只能回家后和妻子悄悄讨论。令妻子赞叹不已的是,许多教育家如卢梭、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论述他竟可脱口背诵。为了印证他们的教育理论,段老师把自己的3个孩子作为研究对象,鼓励他们参加劳动、自理生活。自己的孩子研究透了,段老师又把居住楼的孩子和社区的小朋友组织起来参加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50岁的段镇谢绝多方邀请,选择担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少年部部长,以后又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怀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热爱之情,他长期关注世界各国儿童组织的发展变化,不懈钻研儿童教育思想,深入探索少先队组织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1992年,64岁的段镇老师离休了,但他离职不离岗,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少年先锋队的事业,他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继续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甘为红领巾孺子牛,誓当少先队敢死队”,把社会当作大课堂、大讲台,在科研与实践结合中不懈地丰富和完善他的少先队教育理想和理论,为开拓创建少先队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复出工作到离别人世的34年,段老师笔耕不辍,忘我工作,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潜心创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3年秋,我和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田熊结伴去华山医院看望病中的段老师。田熊曾是段老师的邻居,又是他一手培养的辅导员、团区委的少年部部长,如今在工作岗位上规划着上海儿童的未来发展。看到我们,段老师十分高兴。谈到少先队发展,言及儿童发展规划,他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提高嗓门,滔滔不绝谈论着儿童发展和理论研究方向。忽然,他想起我们的争论会影响邻床的休息,只见他孩童般神秘地一笑:“跟我来,到我‘专门的’会议室里继续谈!”原来,他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床铺、衣柜上堆满了资料,床头柜被当成了写字台。院方被段伯伯执着探究的精神所感动,默许他将公共会客区空闲时充作写作、开会的专用场所。就是在那里,段老师完成了多篇论文的审阅和写作。 2014年初夏,我和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工会主席最后一次去段老师家中看望他。只见他家的茶几、书桌上堆满了参考书,地上是满满一箱有待审阅的科研论文。段老师气色不好,却乐观地说,已托人带特效药,听说有一年时效,一年也好做不少事情!我们劝他好好休息,他说:“生命在于运动”,人活着总要做点事,看看文章没问题。 2014年初秋,我休假结束刚上班,就听到了段老师病情恶化、住院抢救的消息。我和工会主席赶往华山医院看他,只见段老师消瘦得脱了形,精神萎靡,时醒时睡。他虽认识我,却已认不出工会主席了。迷迷糊糊中,他叮嘱我一定叫正副所长去医院一次,有事相托。我问他何事,是所的发展放心不下、还是手头的研究工作未完成?他点首称是。接着颤巍巍地要我们把新出的《少先队研究》放在他枕边以便取阅。看着病重的老师,我唏嘘不已,三次探视,他不问病情,不谈他事,除了学习便是工作!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目标,并一次次完成了自我挑战和理论突破。 回顾与段老师相处的30年,至今仍感受到他喷涌的激情与能量。大爱无疆、大道无垠。段老师留给后人的是宽阔的胸怀、无私的境界,他一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专注于少先队研究,他是所有少先队教育工作者永远的导师。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1028/649.html



上一篇:“深耕细作”的爱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栏目要做好“三个注重”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