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古(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创建数字化课程环境:首先,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同时师生双方要有进行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设备,例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目前,部分偏远地

创建数字化课程环境:首先,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同时师生双方要有进行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设备,例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目前,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保障数字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即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界面,以及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再次,做好平台维护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包括:保障交互式学习平台正常运行的日常维护技术团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用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实证性指导的数据分析团队等。最后,要不断开发、更新数字化古筝课程以及组建课程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来支撑数字化课程的有效实施。

数字化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数字化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人的水平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同类课程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师的课程进行学习和比较,博众家之所长。

(二)教师层面: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教育现代化最终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多年来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转变人的观念。疫情期间,全国各类学校全部停课,“停课不停学”,线下课程不能开展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夜之间,古筝教师成为了各大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的主播和网红,通过微博、论坛、抖音等渠道进行教学直播、古筝公益课讲座、古筝音乐会等多种多样的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播活动。疫情期间,教师不得不尝试网络教学网,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熟悉掌握了信息技术操作、使用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对线下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和威胁,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线下教师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线上网课跟更优秀的老师去学习,这要求古筝教师必须要不断进修、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演奏、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满足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线上教育为教师自身演奏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古筝教育名师可以通过网课的形式进行师资培训,并且网络教育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学习和提升,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省了经济成本。

(三)教学层面:智慧教学、提高效率

1.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内容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学生通过听和看粉笔写的板书来接收信息,文字的理解相对图像来说较抽象,一个知识往往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能掌握。“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开展学习过程当中紧紧依靠背诵记忆的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记忆的强度也比较低。相反,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听觉、视觉等多种学习方式,则可以更快更好地对学习的知识加以掌握和理解。”[2]“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比起生硬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的方式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接受起来更直观,学习兴趣更高。例如:在学习古筝曲《挤牛奶》时,传统古筝教学老师用语言给学生描绘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小姑娘开心的挤牛奶,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草原,听完老师的描述在弹奏的时候很难将文字变成画面产生情感,老师费力说了半天孩子也没有引起共鸣。而在智慧教室中,教师能够从网络资源中直接搜到关于草原的MV,利用多媒体直接将草原的美景、牛羊成群、蒙古男生骑马、少女挤牛奶,少男少女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的场景播放给学生观看,教师同时对《挤牛奶》进行示范演奏。学生看着画面、听着琴声,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秀美的风光和草原人民生活的美好,加深了对作品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2.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古筝教育中,古筝理论知识和技能讲解在教学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课上老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这会导致每节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用于学生实践、师生互动以及作品更深层次的细节处理。当下“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技能讲解和示范演奏部分录制成线上课程,这样学生在家就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新知识的自主预习和复习,线下课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内容的扩充、对作品更深层次的讲解以及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答疑、指导。这样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节省了固定内容重复性教学的时间,让宝贵的上课时间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例如:在进行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曲谱谱面内容以及作品创作背景、思想感情和重点难点录制4课时的线上课程,学生在课下随时可以通过观看线上课程进行曲谱的预习和基本的视奏,在课上老师直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强弱、呼吸、动作等更深层次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原本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缩短成4个课时,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708/912.html



上一篇:爱国语爱真理爱人性论黎锦晖爱的教育的三个层
下一篇:艺工融合联合培养下艺术重要性的探索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