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古(4)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学习层面:软件辅助学习,事半功倍 1.充分利用智能陪练软件,提升练琴效率 乐器的学习三分学、七分练,课后练习效果直接影像孩子学琴的进度

(四)学习层面:软件辅助学习,事半功倍

1.充分利用智能陪练软件,提升练琴效率

乐器的学习三分学、七分练,课后练习效果直接影像孩子学琴的进度和效率,而在传统古筝教育中,孩子在家练习全程靠家长陪练,而家长们大部分不参与上课很难在家对孩子进行课后辅导,只是单纯的陪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利用智能陪练软件,帮助孩子解决课下练琴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例如:在练习古筝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打开智能陪练APP,搜《采蘑菇的小姑娘》,曲谱就呈现在眼前,在演奏过程中,弹对一个音系统就会冒出一颗星星,弹的越多冒的星星越多,最后会对整个演奏进行打分并显示问题,孩子能够快速看到问题并逐一解决,解决完所有问题可以进行新的一次挑战,整个练琴过程就像打游戏一样,能够较好的激发孩子的练琴动力。

智能陪练趣味性强,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练琴过程中的节奏、音准等基础问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升了课后练琴效率。

2.建立线上学习社群,交流分享经验

教育需要交流,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人与人的交流局限于同一个培训学校的内容交流。老师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教学上,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出去进修学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由于场地的限制传统古筝教学多以一对一和小组课教学的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孔子《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同伴间的互助学习,更有利于进步。

“互联网+”时代,社交软件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更广泛,除了可以同自己的亲朋好友联系之外,它还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以古筝为例:古筝老师们可以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上面建立古筝交流群,共同探讨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分享教学经验。疫情期间,线下停课,全国各地的老师在群里共同探讨线上教学如何操作、哪些软件效果好、线上课程怎么教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快等问题,共谋发展。对于古筝学习者来说,学琴的过程是漫长又辛苦的,长期的孤军奋战容易让学习者失去信心和动力,而信息技术时代,全国各地的古筝爱好者和学习者通过微信、QQ群交流学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并将自己练琴中遇到的问题录制视频发在群里,让大家一起帮忙解决,大家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学琴的路虽辛苦但有社交群的小伙伴的陪伴就不孤单,学琴也变得动力十足。

结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传统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古筝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是当前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普及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使传统的艺术教育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教育要取代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教师口传心授的教育手段更利于对学生进行一些细节打磨,例如:强弱层次的处理、肢体气息的传授、表情的运用等。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普及化教学是非常好的,对于有更深入学习需求的学生则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为合适。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还比较大,教育资源还存在不平衡,还需进一步加强各地区软硬件建设,同时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途径,艺术教育者任重道远。

[1]刘洋.边青楠.“互联网+”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9):59-60.

[2]白小墨.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20(9):151-153.

[3]甄巍.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4(1):43-46.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708/912.html



上一篇:爱国语爱真理爱人性论黎锦晖爱的教育的三个层
下一篇:艺工融合联合培养下艺术重要性的探索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