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农科教统筹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农科教一统筹刘继武 t,衣科教统筹已在我国广大农村蓬勃展开,一些先进地区在实践上创造了许多带有突破性的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行农科教统筹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昀战

论农科教一统筹刘继武 t,衣科教统筹已在我国广大农村蓬勃展开,一些先进地区在实践上创造了许多带有突破性的做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行农科教统筹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昀战略措施,也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有力动因,它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并提供了农村教育迈向新阶屡的契机。从日前初步的实践来看,农科教统筹给教商带来附变化是非同寻常的,对我们灼启示是深刻旧。:’’_|‘’!.·.农村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新进展:。农科教统筹就是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介中心,通过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科技优势,教育部门的人才培养优势,并且使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综合利用,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最佳墼体效益,’更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用衣民的话来说,就是把农:科、教至家捆在~超,全面振兴农村经济6‘‘t1。‘。’?’‘’- ii j蓥种认识和做法在我国是空前的,是二种了不起的进瘳。..‘}大家熟知,‘在我们这个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的国家璺,i“教育是消费性事业"。的观念有着广泛。j深厚的基础t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浊会,华芹办杰苹低,生彦技术简单,以手工工艺和慝统生产经验趟基础,生产技术的更新午分缓慢。因 j点。对教育传授生产技术0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要求便不迫切: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培养政治、思想领城的统治人才作为教曾盼主要任务。这种观念统治的时问j之==久;.霉响之肛浸透’之深在世界止是绝无仪有的;: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思想受到:了一定的批判i阻是,,在学习苏联教育理论皇铒过程书,对于教育的上霹建筑属性,相对地讲,强调得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愈演愈烈的鼍左"。倾思想指导下,几乎只是光讲g教直是盼级摹争的工具",而很少讲,甚至根本不讲教育怼于促进等产发展的功筐。更有甚者,正如大蒙所!己忆獬的,在靠文化大革命理中,教育的经济功能蛩沦;被冠以“教育的国民经济效果论"列为·八大“修正整必教育谬论誓之节,.遭狲批拳Ⅱ争这就京难理一解,当我们要把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的时候,为5罐t什么会感到如此困难。当然,造成人们传统教育观念转变困难的原因,也还有教育自身方面的。教育对于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提高人的索质来实现的。这种作用的实现一般不能立即显现出来,受到各种因索的影响,总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即表现为滞后性。这种通过人而表现出来的教育对于生产的作用,也j孓象物的投资那样直接,从而造成计量上的困难,同时,这种间接性也往往容易掩蔽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所以,如果人们不认真分析的话,便会觉得教育是光投资不见效益的亏本事。在实践上,建国40多年来,我国在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建国后的一段时间,曾一度出现过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生产劳动开始正式列入课程。这是‘一个重大改革。但是,却又走向了另-个极端。过多的生产劳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这种倾向发展’的顶点,就是“文化大革命”中随“开门办学"。围绕生产实际进行教学等一套“左”韵做法。这些做法,从眼前_时的效果看,似乎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_ci=丽实际上}.由于破坏了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从长远的根本的观点来看,它阻抑了经济的发展。还应特别指出的是i当时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台的着眼点,并不在予发展生产,商是为=’了使师生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经济丹二字非但不能强调,.而且唯恐躲之不及0’’。’7.’r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首先要改变传统酌教育观念。在中国∥这个转变始自于打倒‘‘四人帮”之后、‘转入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时期。、.:1在短短的不过lo年左右的时间里,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介历程一.+一。、进入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后,教育理论‘界再次开‘展了对子教育苯质的讨论,尽管仍然是众说纷纭,但是也明显地反映出人们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已突破了懈栗墓笨鹾甸午∥属攀上赓建参萨这譬铗识的框框,’其中对予,教育是生产力踞e或日舆有生产力.-的属性等)的论述,使人们开始转变教育是纯消费CJ:事业姻刎念a.一当然,促进这种转,芝更为有力的是,1982年党的十一:大fjH确地提ff:,要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厦。,7.÷之一,要求“必须人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1j部教育、l;(}{:r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i裔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推动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要“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党中央把教育事业强蹰得如此重要,对于全国人民是个极大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们的各种舆论工具也展开了广泛的宣传,关于教育是促进生产发展重要因素的认识,逐渐为全社会所接受,开始出现了社会重视办教育的新气象。,1987年底,国家教委在山东省平度市召开了“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它标志着从理论认识走上着重在实践上解决教育与经济建设两张皮问题的新阶段。在这一段时间里,各级各类教育网绕为经济建设服务问题,从各自的特点出发,积极进行踩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许多好经验。1989年,农业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林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出了《关于农科教结合共同促进农村、林区人才开发与技术进步的意见》。这是在前一阶段已形成的教育与经济建设结合的良好基础上,,又i一次向新的水平跨进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第一,在思想观念:理论认识上比以往更加开阔,要求从宏观上看问题,处理问题。“农科教统筹”、,这里的∥农”指的是大农业,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指农业生产,更不是仅指种植业。这里的“科”指f}g是大科技,即与农村经济有关的各种科学技术,也包括科技工作的各个层次和侧面,如科学实验、科技推广、科技应用、科技普及等等。这里的,教”也是指大教育,对县以下来说,包括酱教、职教、威教等“三教”,而不是仅指某“一教"。以上这种认识是几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r。?第二,由解决农、教两张皮合为一张皮的问题,发展到解决农、科、教三张皮台为一张皮的问题。这印加上一个“科,,字,就更符合现代生产的特点和要求,也使教育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发展具有更明确的矗向和更切实的措施。原来的情况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足二『下i.家万户分散着,科学技术则由于农村缺乏技术人才和农民素质低而在二}天空飘悬着,教商则呈自我封闭状态——三者是背对背。实行农科教统筹,则将三者变为面对面,以至手拉手o.具体说,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提出问题(要求梦≥科接。作文章”,教育出人才,三者联结成了一个现代化生产及其发展的良性循环圈,而教育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第三,在解决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问题上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回顾近几年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我们正在由解决对教育经济功能的思想认识问题,逐步走向解决实践问题。这样,就使得教育获得了真正发挥启己的经济功能的用武之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愈益清楚地显示了教育的威力,从而提高了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之,.实行农科教统筹,使教育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i都在以前获得的发展基础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众所周知,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过这个结合是原始的,低水平的。后来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了,造成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生产力发展的不足又使得这种分离得以长时间持续下去。这种分离反过来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状况明显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肌前的这段历史时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发^Ii了很:火变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变成了自然科学技术,从而对生产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索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教育与生声劳动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之所以比以前的社会有长足的发展,应当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个要求是重要原因。 j特男归}人注目的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起了生产过程的巨大变化,形成了生产发展的新机制。农业生产亦然。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以17锄目耳当午,·汗滴禾下±”的拚体力和“日出而佧i日落而息一的延长劳动时间,企求好收成;、然而咚效甚微,如果老天爷不帮忙仍要歉收。现在我们的农业生产已逐渐转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道路,如选用良种、施用化肥农药,以至改善耕作方法、种植模式等。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对于新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很不够,但已显示出巨大威力。如果借鉴一下国外发展农业的经验,就会更清楚“科技兴农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不过,科学技术在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之前,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它要运用到实际生产F11去,需要一个转化过程,需要运用科学技术的生产劳动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因此,必须由以培养人作为特殊职能的教育为中介。确切地说,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靠科技,还要靠教育,。——“科教兴农”才是完整的、实际的道路。目前我国农村劳动生产者的受教育水平远不能适应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大农业的要求。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小学文化程度者约占22.8%,初巾文化程度者约占36.2%。在农村人口中这个比例还要低些。文盲、半文盲占15.88%,有1.8亿人,不言而喻,大部分在农村。我国每年还至少有200万新=跫盲产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前调查表明:15岁以上文盲占同龄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为2%,在发展中国家为38%,我国为30,7%,排在所调查的37个发展中国家的第15位。另搪统计,1989年山东省有农业技术人员人,平均2729亩耕地才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的比例为1:1769。这种状况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全国每年有农业科技成果zooo项,而实际运用率仅有1/8左右。可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当务之急。现代生产(包括农业生产)要求生产——教育——科技密切联系起来,但目前我们还未能做到。应当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教育、科技(包括农业科技)三者都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但却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要求三者的携手也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省诸城市十多年来大体上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第一阶段,从19;’9年到1984年,主要是改革过去吃大锅饭的集体经营为实行农民自主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这一重大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二阶段,从1§85年至1]1987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农民由单一种植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全面发展,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随着农村经济的向高层次发展,广大农良在个体商品生产中,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社会化服务和缺人才,踯缺技术的难题,因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此,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各行业、备部门开展了以搞好以农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商品生产大合唱,增强了各行业、各部门为农服务的意识和功能,如农业部门重视了各级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部门进一步端正了而向农村经济建设的方向,教育部门积极改革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强了服务功能,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阶段,从1988年到现在。由于前段对农业、科技、教育三部门没有实行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统筹结合,造成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上缺乏针对性,科技部门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在人、财、物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业部门在组织大规模的商品生产中,受到了缺人才、缺技术的制约。这种农、科、敦脱节I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深化农村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此,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联席会议,听取了农科教三部门的汇报,并多次专题研究如何搞好农科教统筹。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拿方位推进农村科技进步,走农科教统筹的路子,势在必行。诸城市的经历是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实行农科教统筹,确实能够使农、科:教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山东省菜芜市从1988年8月起展开了以农科教紧密结合为中心’内容的农村第三阶段改革。在教育方面,狠抓了树立大教育观,实行“三教”统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大教育,积极增加投入,改善普通教育办学条件,先后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六配套和乡镇初中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城镇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该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7%,巩固率达到99.8%。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骱段在校生的50%。农丰寸‘成人教育也得到加强,各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备村都办起农民技:术业校,到1990年11月,全市有17‘.5万农民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市直企业有6500名中级技术工人和7soo名初级技工接受了岗位培训。他们探索出以多种结合形式进行技术推广、科学实验等。近三年来,先后推_广二了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9项实用技术,进行了小麦综合增产、姜芽加工、长毛兔育种和胚胎移植、大棚菜等12个科技攻关项目的实验,建立了五万亩吨粮田开发、25万亩小麦。’玉米增产技术开发等六大开发试验基地。由于劳动者素质提高,一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i‘莱芜市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1990年比1989年增产1.024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经济收入比1989年增长6.予%。正是这样显著的效益,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科教llii统筹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地区将它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而积极进行实施。农科教统筹和“三教”统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我国的教育L二i前分为四大块;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县以下主要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简称“三教”。、“三教”是密切联系着的,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又互相衔接。普通教育即基础教育,重在“基础?,也就是说,它要在文化科学知识、智慧才能、思想品德、个性品质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为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说来,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东西,不能即时地、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却是将来从事生产、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职业教育是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就业前所接受的较为适用的一技之长之类的教育,显然它比基础教育与生产的关系更切近、直接些。成人教育与前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学>-j者为成人,在职在岗,学习的内容及效益讲求直接、有效。可见“三教”都是必要的,不可分割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赖于基础教育-即基础教育的状况制约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进程和水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基础教育必要的延续和发展,是将基础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不可缺少的中介。完整的教育应包括“三教”,抓好“三教”。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社会的需求及所提供的条件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差异,“三教”不一定都能得到重视和协调发展,厚此薄彼、畸轻畸重的现象并不罕见。必须正确、全面认识“三教”的地位、作用,树立大教育观,并在实际处理“三教”时有准确的分寸感。这样就会使“三教”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山东省平度市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市在基础教育方面,端正教育思想,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并引入职业教育因素,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成人教育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特别重视了对回乡的中学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弥补了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效益。同时,成人教育培养的大批能工巧匠又为基础教育的劳动课提供了一个兼职教师来源,职业技术教育长短学制结合,通过短训班、技术讲座等形式,把教育延伸到了成人中间,特别是对毕业生的追踪教育,使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裂育互相衔接,初步形成了终生教育的模式。而且,职业技术教育还为基础教育的劳动课和成人教育培训了师资,促进了普通教育的职业化,提高了成人教育的质量。“三教”统筹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三教”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有力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以便在为”j地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夕“j“三教”统筹,就不仅在指导思想上,而且在具体做法上必然要求将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因此,可以说,农科教统筹是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诚然,“三教”统筹解决的是教育内部诸方面的关系问题,农科教统筹是解决教育与其外部几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只有首先解决好教育内部“三教”的关系,才能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在农科教统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教育内部“三教”的}=;|J,调,必须从它与农、科等方面的关系来考虑,才能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积极服务。农科教统筹、结合的模式有若干种,每种模式的具体结构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要有科技人员,都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因此,“三教”中的每一教都承担蓿一定的职责:成人教育直接、现实地培训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职业教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有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内容,适当进行新科技新项圈的试验、引进、推广;基础教育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后备劳动力的思想、文化、科学水平,从而提高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起点,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素质差的状况。总之,实行农科教统筹,要求“三教”既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又统筹兼顾,:彼此协调发展。农科教统筹中的“教”要与农、科适应,不仅发展的速度、规模要适宜,而且结构要优化,要不断进行调整,深化改革。有人把农业、科技、教育联结成一个三角形,把基础教育、职教、成教联结成又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防调发展,称之为“两个三角形的效应”。这个1:Lnn,l,fL更生动,对我们颇有启发。(见《文汇报)>1990年7月27同)农科教统筹的实施,将“三教"统筹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鉴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三教”统筹在开始时首先着重解决的是人、财、物方面的统筹,以求得“三教”的协调发展,那么时至今日,则应从农科教统筹的要求出发,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着力于解决“三教”的内在联系问题,即用农科教统筹和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观点,居高临下地、高瞻远瞩地对“三教”作出内在深层方面的适当安排、恰当衔接,同时又要具体解决“三教”统筹中的若干实际问题。当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时候,新水平上的教育,将会以其更优异的整体效益,推动农科教统筹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一…一—-一—-———————_一—■——●_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0923/548.html



上一篇: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纪念陶行知先生100周
下一篇:关于《教书育人词典》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