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公共课教育学的生命意义及情感化生存(2)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开放的课堂,真诚而切实的言说,努力逼近知识的背后,把原则和规律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学课堂要紧紧围绕人、人的问题和人变化的规律展开,始

(一)开放的课堂,真诚而切实的言说,努力逼近知识的背后,把原则和规律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学课堂要紧紧围绕人、人的问题和人变化的规律展开,始终扎根于生动复杂的教育实践以及贯穿于其中的问题。让实践展示、印证、支撑规律和原则,使规律从实践中来,而不仅仅是从书本文字和空洞的叙述中来。同时,要努力提升教育学理论的实践性,使理论直面和充分回归到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去,敢于碰触实践的错综复杂和仪态万千,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和辩证化,使理论真正成为需要活学活用的理论,而不是枯燥与乏味的教条。总之,理论要是实践的理论,实践要是理论的实践。

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首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敞开化、复杂化、生活化、问题化和综合化,让课堂最大限度地成为芸芸众生的协奏曲,使大家的思维处于高度激活的研究状态,努力做到一直在追问、一直在论证,但却始终未有定论。在教育学课堂中,师生要一直劳心费力地遇见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问题却一直层出不穷,难以获得终解。例如师生关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是否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教师对学生的好,是否应该没有任何条件?中性的师生关系,不可以吗?学生应该怎么样对待老师呢?理想的师生关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现实的?对于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师生之间应该自由地、开放地探讨和交流,当然还可以联系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关系、现在教育学的教师和大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座的学生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氛围与契机,以便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现实什么样以及理想的情况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理想的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建立,以及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等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理论不枯燥、乏味,而且学生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的欢欣,更可贵的就是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丰富的、是自己的,这样学生得到的理论和规律也就是深刻的、丰满的,不再是死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的存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不断分析教育事实和现象,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这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现实、经验、原则、理论与思想等相互之间的沟通、支撑和循环印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滋养和同生共长,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经验的局限性、原则的灵活性和理论的条件性,使规律与理论等都能活起来,让教育学课堂嵌入更多的惊异、趣味和生机,让生命的“波澜壮阔”在教育学课堂里自然且恣意地流淌。

(二)教师用激情演绎课堂,打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所有可能触碰的通道,实现学生与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充分碰撞

教师要用真情、真心和真诚统领课堂,用遍在的事实说服学生,用质朴的语言开导学生,用满满的真诚深入学生,用全部的真心真意浸透在学生中间。当讲理时,教师要力求复原道理的始源性和发展过程性,坚决杜绝理论的高高在上和空洞无物,一定要为教育理论和思想提供足够坚实的证据。当论辩时,要努力做到由一人讲到集体讲,要形成辩论,要不时地设置陷阱和制造矛盾,当议而不决和辩而不清的时候,往往最发人深省和诱人深思。当独白时,教师自身或者其引导学生要充分准备,既可以语调舒缓、娓娓道来,又可以激情四射、气势恢宏,还可以旁征博引、纵观古今,但要切记独白不能太多,更不能低质。

唯有越来越彻底的理论,才能更加充分地掌握群众。理论要想彻底,除了必须跟实践相联系外,还要追求自身的科学性,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的灵活性、变通性、非线性和发展性。教育规律具有许多变式,是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条教育真理在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中性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变成荒谬的。绝对理性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是没有市场的,教育理论的生命和挑战性也在于此,忽视了教育理论的复杂性而宣扬绝对理性是不明智的,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彻底贯彻也是以往教育学课堂难有生机和活力的原因之一。教育理论要想彻底,必须满足真、善、美的要求,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人的客观要求,要多考虑师生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等。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斯特(G·Highet)在《教学艺术》一书中认为教学是艺术,而非科学,原因是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影响,其间有许多科学难于把握的东西在起作用,如需要、态度、情感、兴趣等,如果以绝对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的过程就会因为被压抑或强迫而做作或虚伪。现代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都体现了教育对善和美的追求。教育学教学要想实现善和美必须有情感的推波助澜,有真挚感情的润畅和疏通,有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发,有情感的相伴相随就能使理论嵌入相应的变数与生机,成为需要活学活用与彻底的理论。只有这样,理论才能彻底掌握群众,才有生命力,课堂才是有生命的、高效的课堂。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0/0926/555.html



上一篇:教育学教学的困扰与思考
下一篇: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对我国设计教育影响探索研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