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及大学生培养的挑战(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 大学生如何迎接挑战 针对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变革,对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尽快适应和转变个人发展观念 传统的

四 大学生如何迎接挑战

针对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变革,对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尽快适应和转变个人发展观念

传统的那种 “读完大学,找好工作,读完研究生找更好的工作” 这种想法已经不合时宜,并背离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应该尽早培养适应智能时代下的新的协作与竞争发展观念。

(二)要多学科交叉学习

未来时代不缺少传统学科的技术专才,缺的是人工智能人才,单一学科、单一专业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因此必须学习人工智能[8],并将智能理念和素质融合到具体的专业工作中。

(三)培养超越智能机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卓越的创造性分析、决策工作,仍将由人类在主导,因为未来智能机器几乎可以替代人类完成除了思想以外所有的事物,人与智能机器的比较优势将只剩下构化创造未来的思想,因此要努力培养超越智能机器的创意能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更加适应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智能机器协作的能力。

(四)要培养终极关怀的思考情怀和理想

未来大学生不仅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命运,更要关注人类终极命运和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挑战是对人类存在的改变,从生物肉体到智能和思想,学生通过学习人工智能和掌握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和自身存在的命运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现阶段的学习和成长。

五 结论

智能时代教育最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智能机器,一方面来自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人工智能一级学科除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工智能人才之外还将起到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深刻影响现有的其他学科的发展,甚至彻底改变现有学科生态以及内涵和规范。未来社会发展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关注智能技术发展。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创新能力,有思想是未来与机器竞争的根本。教师也应转变思想,善于人机协作,教育者和学生都要认识到人类未来面临的挑战,要在机器觉醒之前先于机器觉醒,才能在未来形成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良性竞争与协作生态。

[1] 陈晓珊. 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J]. 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1):31-37.

[2] 张广斌.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教育: 挑战、机遇与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 2019(9):15-18.

[3] 刘德建, 杜静, 姜男. 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8(4):33-42.

[4] 鲍达民.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J]. 科技中国, 2017(5):21-29.

[5] 杜占元.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变革[J]. 重庆与世界,2018(12):10-12.

[6] 赵斌, 黄天元.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与变革[J]. 复旦教育论坛, 2019(4):18-25.

[7] 项贤明.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311(03):82-86.

[8] 黄璐, 郑永和. 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科技导报, 2018, 36(17):102-105.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522/870.html



上一篇:用心疏情润心无痕
下一篇:英语语言学的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实践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