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品格故事丨拾荒家庭的“大学梦” ?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主播简介: 陶老师,本名陶世庭,成都现代家长学校首席讲师,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中心副主任,四川省中小学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顾问。 把我认识的世界说给你听,大家好,

主播简介:陶老师,本名陶世庭,成都现代家长学校首席讲师,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中心副主任,四川省中小学品格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组顾问。

把我认识的世界说给你听,大家好,我是陶老师。

最近,一对贫苦夫妻把孩子送进大学的故事,被人们热议。这是一对河南夫妇,常年在广州生活,靠捡破烂为生。丈夫脊椎有问题,严重驼背,妻子也属于残障人士。今年,他们的二儿子阅阳,考入了重点大学。这个特殊的家庭,有着让人唏嘘的故事:

这对夫妇生了三个男孩,大儿子身体残疾,好在两个小儿子健全。他们的家,在广州沙河村的一个底层出租屋,房间里有些杂乱,堆满捡回来的各种东西,墙上贴满了奖状。孩子们常常和父母一样,沿街捡破烂,十多年来,一家人尝尽了难堪与卑微,但即使这样,他们仍如巨石下的种子,全力顶开头顶的重压,探出头去享受阳光雨露。

二儿子升高中,交不起昂贵的借读费,干脆回河南老家,一人住了三年。今年高考成绩出炉,他考了600多分,全家人对着重点大学的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父亲喃喃自语:“做梦也没想到,咱家真能出大学生!”他激动得拍手,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哭是笑。身材高大的二儿子,安静地陪父亲蹲在地上,无限温柔。

高兴的父子

这对拾荒为生的夫妻,虽然物质条件不好,却一直重视教育,家庭氛围融洽。孩子们个个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感恩。当一位记者报道他们时,孩子大方表示,可以用真名,照片也不必打码。他们完全没有因为家境,而感到羞愧。二儿子填报志愿,父亲希望他走得远一点,这样不会在同学面前难堪,他却毅然报考了广州的高校,只为能继续给弟弟辅导功课。

孩子的父亲老朱,生来残疾。30岁时,遇到同样是残疾人的妻子,一年后生下大儿子,结果患有小儿麻痹症。钱不够治病,无奈之下选择了拾荒。2006年,一家五口来到广州,一直待到今天。

虽然老朱没文化,但他非常明事理,希望两个正常的孩子成为读书人,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要再像他们一样,靠拾荒为生。这个信念,是老朱再苦再累也坚持下去的动力。

两个上学的孩子,每人每天只有七块钱饭钱。早餐是三块钱一份的肠粉,一块钱的豆浆。两个孩子常常把这一块钱攒起来,用来买书。剩下的三块钱,就是午饭钱。阅阳的学校有午餐,但一份十块,老朱觉得贵,就让他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上两个包子。

老朱担心两个孩子单独在家不安全,从不给他们钥匙,只在门口留一张凉席,两个孩子放学回来,就在凉席上做作业等大人回家。当这些场景变成了报纸上的照片后,老朱一家的境遇慢慢有了改变,社区的人会送来一些生活用品,也会给孩子辅导作业。

这一家特别感激广州,在这里他们活得不算憋屈。2017年,阅阳中考结束那天,刚好是父亲节。两孩子想给父亲送礼物,但老朱不要。最后,一个下馄饨,一个给爸爸揉肩,一家人开怀大笑。

幸福的一家人

阅阳中考成绩不错,但一年五万的学费,难住了这家人。老朱差点认命,但阅阳难得执拗了一回,坚持回河南老家读。看着强忍着眼泪的儿子,老朱咬咬牙,决定赌上一把。

三年一晃而过,今年5月底,阅阳快高考了,老两口决定趁疫情有所好转,回老家去照顾阅阳。阅阳一晃长到了一米八,虽然从小穷苦,没吃过好东西,但老天待他不薄,总算在个头上没有低人一等。老朱给儿子带了几个大饼、半斤烧肉,还有一盒牛奶。高三实行封闭管理,隔着栅栏,老朱送上去一个大饼和一份烧肉,阅阳接过去,大口吃起来。

隔着栏杆的父子相见

按照河南农村的风俗,孩子升学要回家祭祖。当初从老家出来后,老朱就很少回去了,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村口鞭炮声响起,不少人出来看热闹。几个老人拉着阅阳上下打量,老朱一边给阅阳介绍,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这一刻,老朱无比自豪。

很多好心人想给老朱家捐款,但老朱表现出了超脱的境界:“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1112/678.html



上一篇:2020年淄博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社区
下一篇:青岛首发山东省首部教育蓝皮书 “把脉”教育难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