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育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在国内,中华民族伟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形势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在国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逆水行舟关键时期,前进路上不进则退。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中国面临的困难与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同志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凸显。在复杂多变的形势背景下,面对各种挑战,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化危为机?习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心理认同与文化认同,意识确立才能主动维护这一共同体利益,并为这一共同体命运奋斗。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也就是要明确这一共同体的边界,增进这一共同体内部的政治认同、心理认同与与文化认同,增强这一共同体的凝聚力,将这一共同体的全部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非常形象地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另一次讲话中总书记又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1]37。前已言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早已存在,在中华民族进入自觉阶段后就已开始出现,并在抵御外侮中逐渐增强。但并非所有国民都有这样的意识,而且远远谈不上已“铸牢”,随着环境改变或形势变化,有些人这一意识也有可能淡化。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习总书记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之基,是抓基础、抓根本之举。各族人民都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增强,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化解各种危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形势教育,使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认清形势,并认识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志着党把中华民族团结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加关键的战略位置,是着力于历史长时段,是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同时又敏锐把握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面临的历史机遇。通过形势教育,认识了形势背景与时代背景,才能真正理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才能在头脑中真正确立这一意识,也才能明确历史责任。

(二)基本国情教育

在习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准确把握并立足于基本国情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为一个重要方面。习总书记讲,中国两千多年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次会议强调,“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明确指出,要“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3][4]。

中国的基本国情涉及诸多方面,以前讲得较多的是地大物博、一穷二白、人口多底子薄等等。习总书记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角度强调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几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是首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正是通过对这一基本国情的分析与阐述,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了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实际上也讲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在另一次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讲,要把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10]。因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中,基本国情教育应是一主要内容。

中国自秦代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众多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与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中华大地的地理生态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中华大地的地理生态特点是这一基本国情形成的基本原因、重要原因之一。这不是主张“地理环境决定论”,而是强调不能漠视客观存在的地理生态环境。中华大地按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璦珲至云南腾冲斜着划一直线,分为东西两大部。此线最初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后来发现与生态环境、文化文明及民族分布、互动等存在相当程度重合:线以东以南,主要为农耕民族分布,农耕文明为主流;线以西以北,主要为游牧民族分布,牧业文明为主流。从南北角度看,中华大地东部由南到北又可划出三个温度落差明显的地带,成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及游牧渔猎区,分布的民族又有不同。从西北至东南看,中华大地由西北向东南又呈现出海拔高度、地理生态不同的三大阶梯。在中华大地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里,东西两大部与南北三带、西北向东南三大阶梯分布的众多民族,经过不断汇聚辐射,在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依存,在流动迁徙中又交往交流交融,最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就是在中华大地宏观的地理生态环境中及自然条件下形成的。②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qikandaodu/2021/0509/856.html



上一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下一篇: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策略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