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论文9篇(6)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深入开发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图书馆德育是图书馆全面进行德育的最广泛途径。首先是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思想政治专栏,加入相关书籍链接、期

3.深入开发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图书馆德育是图书馆全面进行德育的最广泛途径。首先是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思想政治专栏,加入相关书籍链接、期刊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等。再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引导,监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如建立师生论坛、图书馆微博、电子邮箱、校园BBS、时政论坛等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对出现的思想政治偏差及时进行引导。图书馆应在德育方面建立有效机制,定期汇总大学生的需求,并适时调整图书馆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高校图书馆进行德育的有力途径。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图书馆作为辅助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部门,更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邵远琴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瑞欢.寓德育教育于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吴丽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3]张辉.谈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隐性德育功能[J].现代教育,2014,05:64-65.

[4]曲素钦.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第五篇: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1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的现状

第一,大学微德育内容体系与新媒体环境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适应性。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MOOC等微产品在大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变化趋势,特别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高校积极推进微德育的外部环境和社会依据,且决定着高校微德育的内容体系。伴随着新媒体的使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全球化的进程又使高校微德育面临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包罗万象的社会环境下,新生的高校微德育内容与新媒体环境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首先,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主创设了微德育内容,具有很强的个体性、零散性,有的内容甚至带有偏激性。其次,高校的管理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推广德育内容,但内容依然以传统的德育内容为主,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草根英雄”“平民偶像”很多都采取不肖一顾的态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沉寂、官方微博人迹罕至、社区网站形式化等诸多问题。可见,在微德育内容体系中我们既要转换载体,更要创造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既要有阳春白雪,更需要身边的偶像;既要系统性的传统德育内容,更需要“微小”“温暖”“易于接受”的生动德育内容。只有这样,微德育内容才能打动当代大学生,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社会道德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第二,微德育内容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强。笔者认为微德育内容体系的要素应包括微德育内容制造者和受众、微德育内容、微德育内容载体三个方面。首先,高校的微德育内容制造者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高校辅导员、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等学生组织和学生自己,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者。但总的来说,大学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与微德育内容体系的创设之间存在着差距。虽然高校师生已经成为各种微产品的最大制造者和受众,正如许克松在论文中指出: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积极应用并广泛推广微博、微信等微网络平台,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于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共识,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在创设微德育内容方面还是没有方法,没有依据,没有原则。同时,由于在微德育中受众和内容制造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因此在德育内容的创设中更显得良莠不齐。其次,在微德育内容方面,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德育内容为主,关于高校德育内容体系的组成,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等[2],具有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但微德育内容体系却并不需要过于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德育知识,而更需要贴近生活、生动形象、便于践行的德育内容,正如秦能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则重教与学两种行为,形成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内容脱节的问题[3]。因此,这种以照搬为主的微德育内容,导致实践中微德育内容体系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再次,在微德育内容载体中,一方面由于各种新媒体手段的盲目推广,导致大学生受众要同时接受很多新平台,学生干部队伍和辅导员要同时维护多个新媒体平台,一些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信息又不能共享,导致平台过多学生受众无所适从,管理者手忙脚乱。因此,如何整体规划微德育的各要素,优化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使其协调发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紧迫课题。第三,高校微德育内容体系与微德育目标不适应。高校的德育目标是要引导大学生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道德礼仪修养、法制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全面而和谐的发展[4],德育的内容应该与德育目标相一致。而微德育做为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和创新性工作,在明确其教育目标时,除以传统的德育目标为基础外,更应注重其自身的特点和新媒体的环境特点,才能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的、科学的德育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微德育的目标与微德育的内容体系相一致,却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应该根据微德育的教育特点,在德育目标的大框架下来制定微德育的内容体系。

文章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jyllysjzzs.cn/zonghexinwen/2020/1106/667.html



上一篇:这个吃出来的病,及时发现它治愈率达90%以上.
下一篇:我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 | 54名校(园)长齐聚党

教育理论与实践投稿 | 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教育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教育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